89岁刘喜恒老人飘泊异乡多年 寻找亲人

[复制链接]
查看2804 | 回复1 | 2012-12-21 16: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我的家在哪里? 2.jpg 老人躺在床上把以前的工作证给记者看 3.jpg 屋子太冷,水桶里结了冰 4.jpg 阅读老人的生活,令人备感凄凉 文·摄影/本报记者 周建军 在赤峰市红山区近郊八里铺村的一处小平房内居住着一位耄耋老人,27年前,他只身一人来到赤峰市,举目无亲,靠经营一点小生意维持生计;如今,年近九旬,已经失去了劳动能力,本该颐享天年的他晚景凄凉。老人名叫刘喜恒,飘泊异乡数十年,他想回家,回到子女的身边……可是刘喜恒的家究竟在何处?谁又能帮他找到回家的路呢? 难捱过这个寒冬 12月7日下午,赤峰市一陈姓女士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说:在红山区八里铺村的一个小平房里住着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无依无靠,十分可怜,恐怕难捱这个寒冬,新闻媒体能不能帮助老人找到他的亲人或者子女,将老人接回家。” 得到消息后,记者按照陈女士所说的地址来到了老人租住的平房区。推开门后,一股浓浓的煤烟扑面而来,房间内除了一张铁床再没有任何家具,各种破破烂烂的物品杂乱无章的堆放着,老人身上盖着一件旧被子蜷缩着身体躺在床上,微睁的双眼浸满泪水,全身不停的颤抖,并不断的咳嗽着。 “谢谢……谢谢你能来……”见记者到来,老人用断断续续微弱的西部口音打声招呼便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房间内3名好心的市民正守护在老人的身边:“我们刚刚给老爷子把炉子点着,烧上开水。以前,老爷子的身体还可以,这几天气温下降可能是感冒了。”说话间,一位好心的女士摸了摸老人的额头,“可能有点发烧。”随后,她将浸泡了热水的毛巾敷在了老人的额头上。 “你看看,这是用炉子烤焦的馒头,老爷子平时饿了就吃点这些东西。”另一好心人拿起床头的3个“黑馒头”告诉记者,“中午一小伙子送来一碗面,可没吃几口就躺下了。” 回忆:矿难 子女 经商 随着炉火越来越旺,房间内逐渐有了暖意。20多分钟后,老人的身体渐渐平静下来,面色也开始有些红润,听见有人谈话,他起身坐起。 由于年事已高,老人谈话有些吃力。从他断断续续的回忆当中记者得知,老人名叫刘喜恒,1923年出生于山西省河曲县南沙洼村,后来搬家至内蒙古乌海市,曾在该市的五大三矿(音译)上班,并担任过带班。其父亲刘旺财(音译)是当时矿的主要领导。1949年,五大三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瓦斯爆炸事故,死亡多人,在这场事故中,父亲不幸遇难。 刘喜恒老人说:“后来,我曾在五大三矿洗煤厂工作,当时的张振远(音译)、高世清(音译)跟我都是同事。” 另外,刘喜恒还给记者出示了一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的工作证,上面写有,服务于北京一家煤炭商社大同办事处;职务:业务主营等相关信息。 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刘喜恒老人膝下养育了4个子女,其中只有一个儿子是自己亲生的。大女儿名叫刘凤玉,她出生的第二天就遭到遗弃,刘喜恒将其捡回家中,用奶粉把她养活大。他离开家时,刘凤玉在乌海市桥西区五虎山矿(音译)上班;二儿子刘建忠(音译)是刘喜恒的一个山西老乡送给他的,现在应该有50多岁了,应该还住在乌海市;三儿子刘殿龙是刘喜恒唯一一个亲生儿子,今年应该40多岁了;小女儿的名字已经忘记…… “我这些孩子谁都能不管我,只有大女儿刘凤玉说不过去,当时我把他抱回家是用七八元钱的奶粉把他拉扯大的……”刘喜恒一遍遍向记者重复着这句话,从言语中能体会出,他对此十分寒心。 刘喜恒说:“出来这么多年了,家里没有一个人找过我……我想回家,我想我的孩子们,如果回不去,在这个冬天的某一个晚上,也许我会离开人世……” 说起为何只身一人来到赤峰飘泊一事,刘喜恒至今难以释怀:“都是我犯下的错。”他说,多年前,他经商,手里有17万元钱和一台大货车,但是后来生意出现了变故,钱财散尽。他无颜面对妻儿老小,离家出走。就在他离开家的第3年,老伴儿改嫁了。“前些年,老伴也去世了……”刘喜恒叹息道。 生活要靠好心人帮助 来到赤峰市后,刘喜恒靠着在路边摆摊为生,一天下来赚上几十块钱,用于糊口和支付房租。时间久了,赤峰市很多市民了解了刘喜恒的情况,十分同情这位艰难生活的独居老人,并送给他一些米、面、衣服等。 上文中提到给记者致电的陈女士很早就跟刘喜恒认识,她告诉记者:“我知道老爷子的情况后,觉得他挺可怜的,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年了都没有子女找过他。像这么大岁数的老人本应该是儿孙满堂了,可是他却一个孤苦伶仃地生活,看了让人心酸。前前后后我给了老爷子3000多元钱,老爷子一直说‘你就像我亲女儿一样’,但咱们总是外人,照顾一时,照顾不了一世,希望老爷子的家人能早点来把他接回家。” 赤峰市30岁的小伙子董志新自去年于刘喜恒相识,一直以来,老人都把这个小伙子当家人看待,有什么为难事总会给他打电话。就在记者前来采访之前,董志新给刘喜恒买来一碗热汤面。 “跟老人相识后,觉得他实在是太可怜了,所以我总来他租住的地方看望他,有的时候老人也许是太寂寞了,会让我跟他住一晚上,陪他说说话。”董志新说,“老人一到冬天就容易犯气管炎,前些天,生了一场病,看样子挺危险的,不过还好,吃些药总算扛过来了。最近一段时间,只要家里没事,我总会来看老人一眼,以防有什么意外。” 就在记者跟3位好心人的市民谈话时,刘喜恒老人拿起床边的钳子把那被烤得黑硬如石的馒头夹成碎沫,一点点吃起来。“这里有面条,别吃烤糊的馒头了。”董志新说。“这些都是粮食,不能浪费,舍不得扔。”刘喜恒吃得津津有味。 采访中,董志新向记者道出了心中的忧虑:“我们毕竟不是老人的亲属,万一他熬不过这个冬天,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办?” 采访结束时,当记者与刘喜恒老人道别时,老人握着记者的手再次重复起了那句话:“大女儿是我用七八元钱的奶粉喂大的……” (记者手记) 走出刘喜恒老人租住的简陋小平房,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老人用颤抖的声音说的那句“我想回家,我想孩子们……”在记者心中留下深深的痕迹。一位本该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的耄耋老人,飘泊在异乡,寒冬里蜷缩于冰冷的床上,悲凉至此,情何以堪?幸亏,有董志新和陈女士这样的好心人在照顾老人。 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虽然不能更多地了解刘喜恒老人的过去种种情况,但就父母给予子女生命来说,还有什么借口能将他们弃之门外呢?善事父母才是最基本的人性之美。在这里希望有人能够帮助刘喜恒老人度过寒冬,找到回家的路,至于子女们的赡养,则应是最基本的正确行为。 来源:正北方网-北方新报 编辑:梁晶晶 891 138891 |  ̄  ̄
laohulian | 2012-12-31 14: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说的“五大三矿”应该是“乌达三矿”吧 希望老人在乌海的子女们能够看到,把老人接回家尽尽孝 076 138076 | ニ 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