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寒食节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历史文化)

[复制链接]
查看1745 | 回复0 | 2010-7-1 14: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试论寒食节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历史文化) 寒食节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一个重要节日,初以介子推的故事为发起之因,后来相衍成习,从纪念形式变成节令风俗。两千多年来,无论朝代如何更迭,此俗却一直不改,反而与清明节融为一体,由单纯的纪念性内容增加了许多娱乐性活动。在唐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官方礼制规定的第一大节,丰富了封建社会各民族的社会生活。同时由于纪念先贤演变为祭祖扫墓的天下第一祭日,从而强化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观念,形成了中华民族古往今来文学艺术的不朽体裁,因而对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和传统意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就对以上问题作一粗浅的论证。 明清以后,寒食清明的活动内容更多,规模更盛,以致在清康熙癸丑(1673)清明日期间,由于游人过多失控,在苏州府还发生了“拥挤践踏,踏死九人”的悲惨事件。 正因为寒食节习俗自古被官家和百姓极为重视,所以其活动内容逐步渗透和扩张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寒食农事 寒食清明时节,春回大地万物竞荣,正是农事百业一年课作开始之始,据《常州府志》《风阳府志》《嘉禾县志》记载:在南方清明农家浸种,下早秧。而在北方则有“清明前后,安瓜种豆”的农谚,寒食清明期间,也是茶农采摘新茶品尝新茶的最佳时间,《本草纲目》记:清明前采者上谷雨前者次之,此后皆老。这些对于一个以农耕为主的民族和国度,可见寒食清明节的节日习俗,是何等重要。 寒食药业 清明时节阳春和煦,阳气上升,百草生升,正是医家拾灵采药之绝好时日,《本草纲目》载:寒食“小麦蒸饼凡苡所需,且能治疾。用此物和脾胃及三焦,药甚易消化。”《本草纲目》中还有寒食饭、寒食面、寒食粥、寒食糯米等药方十余种。《齐民要术》中有寒食清明节期间为种植地黄的最佳时节的记载等等。山东《沂州志》还有“清明作面燕插柳于上,阴干,专治小儿腹泻”的记载,而湖南《新宁县志》有以清明日清晨以瓮蓄水,后造酒,可防百病的记载。 寒食饮食 寒食清明祭祖扫墓活动,不仅体现了人们孝敬已故祖先的传统伦理,也增加了在世异代人之间的亲情,还促进了同族同祖不同家庭之间的团结。据晋地一带的习俗,每逢寒食清明节日,同祖同族的不同家庭的上坟男子,都要互相叫唤,在一位最高辈份长者的带领下,一同前往祖坟拜扫。这时,既便平日里有些矛盾或纠纷,一年间很少往来的亲戚之间,也因唯恐先祖不乐,尽释前怀共同拜扫,以显家族人丁兴旺和睦相处之气氛,因此寒食习俗成为维系家族团结的桥梁与纽带。 三、寒食节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不朽体裁 正因为寒食清明节是古代一个重要的节日,其众多的节俗活动,引发了文人墨客的诸多情思,有的追思先贤,畅舒崇敬之情;有的触景生情,寄托怀故之念;有的借题发挥,尽显经纶之才;有的聚友畅饮,抒发生平之志……等等。寒食文化以诗词为主,涉及小说、戏剧、故事等各个方面。在寒食节沿续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古代文人们留下的浩瀚而繁富的寒食作品,其中不乏有高手名作,称得上是中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技奇葩。这些作品既是中华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中华文明史和中国文学史不可多得史料珍品。 在关于寒食节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寒食诗词是最为丰富的。现在能见到的是最早东晋冯翊太守并州中都人宋楚《寒食日祀介子推文》:“束饭一盘,醴酪二盂,清泉甘水,充君之厨。”其诗不仅征明了寒食节为介子推而设,更说明了从西晋时寒食食品就有“束饭”“醴酪”“清泉甘水”等,可见寒食食品的历史悠久和品种之多。 南北朝时,律诗逐渐成熟,其中也有许多寒食佳作,最负盛名的是“永明体”代表作家谢朓有《明雩祭歌》云:“清明畅,礼乐新。候龙景,练贞辰,阳律元,阴晷伏。耗下土,荐种穄”。诗文体现了谢朓清新简约的风格和寒食时节节气特点与农忙景象。 唐代是律诗鼎盛时期,寒食诗词更加丰富,据不完全统计,仅《全唐诗》中的寒食诗就有一百余首,其中更有名家名作流传于世。唐代寒食诗中最为珍贵的是存于敦煌文书中的诗人王冷然《寒食篇》诗云:“天连四时成一年,八节相迎尽可怜,秋贵重阳冬贵腊,不如寒食在春前。焚火初从太原起,风俗流传几千世。算取去年冬季时,一百五日今朝是。”说明寒食节为介子推而设,成为一年八节中最为重要的节日,可见唐代寒食节的地位之尊。 从诗作流派上看,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杜甫、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李白、新乐府诗人代表白居易元稹、唐宋八大家之首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唐初定型律诗的著名诗人沈佺期以及其他著名诗人王维、宋之问、卢象、王昌龄、孟浩然、韦应物、孟云聊、韩翃、张藉、杜牧、温庭筠、皮日休、李商隐、胡曾等都有佳作传世。其中不少已成为千古名句,如王昌龄“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西见子推庙,空为人所怜”成为研究寒食发源地的佐证之一;卢象“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说明了因介子推而设的寒食习俗流传之久和地域之广;元稹《连昌空词》不仅为其代表作,也是形象地记录了唐明皇寒食节夜幸华清宫的一段史实;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不仅为千古传颂,还成为数百年来山西汾酒最形象的广告用句。至于著名诗人朝翃因一首《寒食》诗,被唐德宗点名到皇宫制作诰文而左迁升官,更是历史佳话。 宋代的寒食诗作比唐代更加丰富。作者有著名政治家冠准;递仕四朝出将入相五十年,介休籍著名宰相文彦博;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执政三朝与司马光齐名的著名宰相韩琦;著名文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著名书法家、江西诗派尘人黄庭坚;“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著名豪放派诗人陆游;抗金英雄、著名词人辛弃疾以及春它著名诗人柳永、晏殊、曾巩、晏几道、周邦彦、杨万里、吴文英等。其中陆游作有关寒食清明诗达3首,欧阳修5首,苏轼竞达12首之多。在所有寒食清明诗词中,黄庭坚的《清明》最为著名,诗云“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野草木柔。人气祭余骄妾归,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是谁,满眼蓬蒿共一丘。”此诗后被选入南宋所编的的启蒙诗歌读物《千家诗》,与历代著名诗作齐名。 宋代之后,寒食诗词更多。其中著名的有金代著名文学家元好向寒食词四首,元代有著名文学家戴春元;曾主修过宋、辽、金三史的著名学者欧阳修的后人欧阳玄;明代开国元勋刘基;明初“吴中四杰”的著名诗人扬基和高启;“明四家”之一的唐寅、文征明;明“茶陵四派”李东阳;明“后七子”之一的谢榛;“后七子”之首的王世贞;著名戏曲作家汤显祖;嘉定四先生之一程嘉炫、唐时升,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以及其它诸多文人墨客都有咏诵寒食清明的大量诗词。 值得一提的是明清以来一些寒食清明诗词被作为碑刻作品,立于各地介庙之前。据记载仅介休西关子推庙前就有历代咏介子和寒食清明诗文碑刻十余通,介休龙凤重修捷惠侯庙碑阴有咏介子和寒食诗六首,对介休金石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关于寒食清明的赋文不多,现已发现的仅有清代乾隆年间介休藉戏剧家宋廷魁的《绵山赋》,其文立意新颖,用典精当,感情真挚,语句工整,读来发人深省,催人泪下。其中关于寒食清明云:“至今清薇未泯,遗迹长垂,灵岳烟霞,恍霓裳风马而如睹。禅林云雨,怵冷烟寒食以何时?处处清明,光销邻火,年年上已,绿暗柔枝……” 关于寒食清明的戏剧,并无直接描叙者。到了近代,出现了间接描叙的为清代介休藉戏剧家宋廷魁的24折传奇剧《介山记》,此本一出,立即引起轰动,当时的桐城派领袖、戏剧评论家方苞评价其“大有推翻文坛,踢倒诗案之势,”因而被京剧大师马良连和晋剧大师丁果仙将《介山记》分别改编为京剧和晋剧《火烧绵山》,直到现在,京晋舞台上《火烧绵山》一直传唱不衰,对中国近代的戏剧艺术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075 138075 | ё‐ 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