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金“最低消费”是人情物质化的畸形变种

[复制链接]
查看2383 | 回复0 | 2010-4-28 15: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亲戚朋友家如遇结婚、乔迁新居、升职升学之喜事,或者丧亲之痛事,我们提上礼品或者奉上红包以示祝贺或哀悼,这本是中国传统人际关系的表现,是维系人们之间亲情、友情等情感的纽带,无可厚非的。但如果你好心好意去祝贺朋友或者亲人的婚礼,奉上红包之时,却被告知红包设有下限,而刚好你的红包不够线,不知道你会做何感想?  乌海市的王先生就遇上了这样的事情:4月24日,王先生去参加一个老朋友的孩子的婚礼。奉上100元钱礼金时被告知:“现在礼金都涨高了,至少要拿200元。”现在乌海的名目繁多庸俗不堪的“原锁,百岁,升学,夜坐,升职,乔迁等等”听说最近又有“贺车”请客大礼,乌海人在苦思冥想发明啥新的请客名词,翻着电话号码本联系着百年不见的所谓熟人朋友同学,恨不得把全世界的人召集过来答礼,把正常的人情交往当做敛财的机遇,让人匪夷所思,真的就这么缺钱吗?   红包设下限,将无价的人情用金钱量化。难道不够标准,就不是朋友、不是亲人了?情理上来说,肯定不是这样的,但事实上如何?恐怕大家心里都有一本账。人情越来越成为一项负担,人情开支也让一些家庭的生活难以为继。因此曾一度出现过貌视恶作剧的红包,即欠条红包。一张“今欠XX礼金XX元”的欠条充当红包,背后的无奈与情感纠结,沉重到让我们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一个朋友最近也在筹备着婚礼,他对我们说:“你们一份钱红包也别送,每人给我们写一份贺文,留做纪念。”   我们都赞朋友这个移风易俗的主意好,但私下里一商量,觉得红包还是少不了的,至少要意思一下。   这就是人情,是大家都痛并爱着的红包。   其实送礼金、奉红包并不是不可为,问题在于,送多少,实在不该设置什么下限或者标准。“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送者量力而行,收者以情为重,离了这个宗旨,礼金与红包注定会充满拜金主义的铜臭,人情也跟着变得味不在其中。 361 138361 | Δ 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